淮南帮

淮南生活

淮南市八公山区: 聚力“五大工程”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

2021-09-13 10:05:13 阅读次数:3360
近年来,淮南市八公山区坚持党对“三农”工作的全面领导,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、增强政治功能为目标,着力强领导、建队伍、抓引领、聚合力、严监管,实施“五大工程”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,不断开创

近年来,淮南市八公山区坚持党对“三农”工作的全面领导,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、增强政治功能为目标,着力强领导、建队伍、抓引领、聚合力、严监管,实施“五大工程”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,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。

20210910152424859.jpg

聚焦组织领导,实施“固本强基”工程。完善区委牵头抓总、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示范、区直部门结对帮扶、镇党委推进落实、农村基层党组织具体实施的“五位一体”农村基层党建组织领导体系,健全月调度、季观摩、半年推进、全年总结的基层党建“四位一体”推进机制。纵深推进“包乡走村入户”常态化机制,做到每个村都有1名区领导包保。推行镇班子成员包村联户、村干部包组联户、“两小组长”结对联户机制,及时掌握村情民意。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,5家村级集体经济相关企业建立党组织。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,用好“党建e家”平台,2个村获评市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支部,1个村获评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。

聚焦队伍建设,实施“三雁培养”工程。培强“头雁”,向乡村振兴示范村、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选派第八批选派干部9名;举办“皖美村支书”评比擂台赛,获评全省“皖美村支书”1名。培育“雏雁”,区级建立村级正职后备干部库,入库21人,镇级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名册,在册42人;精心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公开招考工作,计划招录10人。培优“强雁”,建立市、区级村干部培训基地,挂牌启用区委党校(行政学校)新校区,组织镇、村干部赴巢湖三瓜公社、宣城等地学习先进经验,举办乡村振兴暨镇领导班子履职能力培训班、区管干部“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”专业化能力提升班等,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培训课程。

聚焦村级发展,实施“红色引擎”工程。制定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1年度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,出台促进乡村振兴奖补办法,大力扶持高质量发展项目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“文旅产业发展”党建联盟在林场村挂牌,获评全市基层党建特色品牌。结合各村资源禀赋,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或企业+农村实用技术人才+农户”等方式,打造乡村旅游类、特色农业类、销售服务类、三资盘活类、投资收益类等多种模式,“玉露泉”纯净水厂、安徽豆腐豆制品公司等一批项目已投入生产,获评全国、全省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各1个。截至2020年底,全区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19%;全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29.3万元,同比增长12.75%。

聚焦乡村治理,实施“和谐家园”工程。深入实施《关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(试行)》,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政治、法制、德治、自治、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。推进省级“四最”试点工作,落实领导干部“四下基层”要求,今年以来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镇(街道)下访56次,接待群众198人次。打造“老娘舅”“红色议事会”等基层调解品牌,“老娘舅”人民调解小组荣获“全国人民调解能手”称号。发挥204名党小组长、村民小组长作用,招募240余名“平安卫士”志愿者参与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,2020年系皖北唯一获评全国信访工作“三无”县区。村级党组织牵头修订村规民约,切实加强移风易俗宣传,培育文明乡风。

聚焦风险防控,实施“监管探头”工程。建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,2021年新入库项目15个,目前在库项目48个。鼓励、支持整合支农政策、奖补措施向入库项目倾斜,要求入库项目明确项目内容、投资规模、经营主体等,强化集体经济项目质量把关。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,将清产核资结果、集体经济组织登记、资产财务管理等纳入平台管理,目前平台已顺利上线,投入运转。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收支纳入平台管理,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由村级财务代理中心代理。落实配套管理制度,规范运行流程,防范资金风险。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,实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,防范廉洁风险。